山西新能源产业分布情况
来源:
|
作者:山西长风新能源
|
发布时间: 2020-07-15
|
137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煤基清洁燃料利用等新能源产业和对传统能源生产、储运和利用环节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产业。
(一)风电产业
近年来,风电在山西省电网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山西风电装机主要建设在大同、朔州、忻州北部三市。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山西省风电装机达到592.9万千瓦。截至2015年5月,山西省已并网、核准在建以及列入国家能源局拟核准计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超1200万千瓦。2015年10月9日16时12分,山西电网风力发电出力创历史新高,达到420.1万千瓦,占当时山西电网直调用电的25.6%。
(二)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好,利用规模较小。山西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总辐射量多,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富集的区域之一,在中部六省中资源条件最好。全年太阳能辐射资源量在5852~6680兆焦耳/(平方米·年),相当于300亿吨标准煤燃烧的热量,约占全国太阳能辐射总资源量的1.77%;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3100小时,其中绝大部分地区在26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在50%~60%之间,仅次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是中国光能资源高值区。总体上看,山西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
太阳能开发利用方面,山西起步较早。太原、大同、长治、朔州、忻州、运城等地级市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利于逐步普及太阳能热利用,在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上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以及建设若干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和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2014年山西省光伏发电量完成3.151亿千瓦时,年平均发电利用小时达到1518.4小时。到2015年8月底,全省光伏装机达到71.5万千瓦。2015年9月25日山西电网光伏发电最大负荷达到44.3万千瓦,日发电量325万千瓦时,均创山西历史新高。
自2005年以来,山西省逐步确定光伏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目前,全省共有光伏制造企业17家,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条。到2014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全省光伏制造企业综合产能达4.4GW,其中:太阳能组件1.8GW、电池片1.3GW、硅锭(硅棒)1.3GW、硅片1GW。主要企业有晶都太阳能、晋能清洁能源科技、山西长风新能源产业集团、中电科新能源、潞安太阳能等龙头企业。
(三)生物质能产业
山西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年生产总量约合458.4万吨标准煤。其中: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能源作物占74%;禽畜粪便和城镇垃圾占26%。山西省生物质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包括以下方面:推进生物质发电;大力普及农村沼气;试点发展秸秆沼气工程、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气化和固体成型燃料。目前全省的沼气推广工作已趋于稳步发展阶段,并走上综合利用的轨道。
(四)煤层气产业
山西煤层气资源富集,具有分布集中、埋藏浅、可采性好、甲烷含量高等特点,预测储量高达10.39万亿m3,位居全国首位。
山西沁水盆地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高煤阶煤层气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已经探明的整装煤层气田,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3%,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田。
目前,山西现有煤层气地面开采企业实体31家,涉及太原、晋中、忻州、长治、晋城、临汾、吕梁七个地区;日产气能力达1494.656万方,累计钻井11605口,现排采井数8280口。2014年山西省瓦斯抽采量达到92亿立方米(地面瓦斯抽采量达到36.5亿立方米,井下瓦斯抽采量达到55.5亿立方米);瓦斯利用量达到50亿立方米(地面瓦斯利用量达到29.5亿立方米,井下瓦斯利用量达到20.5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