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400-0351-018
山西新能源产业链分析(以风电、煤层气为例)
来源: | 作者:长风新能源集团 | 发布时间: 2020-07-15 | 15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风电产业链的核心在于风电装备制造业,风电产业的发展同样刺激了风电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相对于其他省份,比如河北、辽宁、新疆、天津等省市,山西省风电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产业链不完整。山西省目前提供的产品只有发电机、法兰等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余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并不大,具体情况如下:

       山西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较少。山西省只有太重集团一家企业可以生产风电整机,但尚未形成规模。太重第一台1.5MW风机样机于2009年设计制造完毕,同年发运至山西格盟公司大同新荣风场,于2009年11月26日安装调试并网发电一次成功。配套零部件中,山西只生产风力发电机、塔筒法兰、风电增速器、主机架等,其他一些控制系统、轴承、叶片等关键零部件,山西省内尚无企业生产;风力发电机主要有两家企业在生产,分别为永济电机和汾西重工,其中,永济电机是我国风力发电机企业的龙头;其他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定襄主要生产塔筒法兰等,太重集团可以生产风力发电机主轴、风电增速器、主机架等配套件。

       太重集团、永济电机、山西长风新能源产业集团、定襄等企业的产品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而是分别处于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不同位置。永济电机主要生产发电机,定襄的锻造企业主要生产塔筒、法兰等零部件,而太重集团则主要生产齿轮箱和整机,几种产品之间相互形成互补,相互之间可以强强联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据了解,目前,太重风电整机制造中所有的发电机均来自山西本省企业永济电机和汾西重工,叶片由于山西目前不生产,主要来自保定中航惠腾以及河南等地的企业。

       集中度较低,企业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山西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都是单打独斗,在风电设备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导致了省内的风电产业没有形成整体优势,产业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由于风电产业相关衍生产业较多,在风电设备制造业硬件方面,整机生产、叶片、机舱罩、塔架、底座、轴承、齿轮箱、漆类、电力电缆、符合材料、液压和冷却系统、控制系统等衍生产业广泛;软件方面,风电企业建筑设计、信息咨询、科研开发等也会发展;由于风电设备产品体积大、重量大、对仓储和运输的要求比较高,这就给特殊仓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对吃、穿、住、游等商贸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商贸服务业也是一个刺激。因此,风电装备制造业对于经济的拉动远远大于对于产业链的拉动。

      (二)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应包括上游、中游、下游。

       上游主要是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中游是管道输运和销售,下游则是加工利用的相关领域,包括居民生活用气、煤层气发电、工业用原料等。

       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上,山西省根据资源储量、勘探开发条件,配合市场需求及生产力布局状况,已确定重点建设沁南、寿阳、吉县至大宁、保德四个煤层气开发基地,加快西山、宁武、三交至柳林煤层气勘探开发步伐。

       在井下煤层气抽采上,重点抓好潞安、晋城、焦煤、阳泉等矿区的抽放利用,扩大煤层气发电和煤层气民用规模,鼓励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乏风煤层气利用、采空区煤层气开发及近距离管道输送,扩大供气范围。如阳煤集团已建成完备的矿井煤层气抽放系统,系统管路几乎涵盖了整个阳泉市区的城市居民用户,另外还拥有数百家工业用户。

       在煤层气管网建设上,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地面煤层气大规模输送。如晋城全市已建成沁水一晋城、晋城一长治等六条输气管道,为全市农村煤层气普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煤层气综合利用上,围绕“燃气、气代油、发电、化工转化”四条发展主线,提高煤层气综合利用水平。如晋煤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压缩站,在煤层气应用领域开始试验、研究和推行,煤层气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上游的煤层气开发与井下抽放,中游的输气管道铺设,下游的煤层气液化、储气罐、加气站、化工利用等。